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推高“中国智造”_欧宝直播APP_欧宝直播APP-nba体育ob直播吧

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推高“中国智造”

发布时间:2024-06-16 作者: 欧宝直播APP
产品详情

  产学研的深层次地融合正在推动“中国智造”加速崛起。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破智力创造与生产制造之间的壁垒,多方合力共创共建,这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体系和实践路径,成为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坚实支撑和不竭动力。

  1月5日,2023年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揭晓。40个获奖项目不仅攻克了核电站、空间站、海洋油气勘探需要的许多核心技术,还解决了手术机器人、绿色建筑、康复训练等一批老百姓关切的问题。

  “这个奖项是上海为推进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而设立的唯一奖项,设立15年来累计评奖249个,涉及236家企业、46所高校、40个科研院所。”上海市政协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会长朱英磊表示,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科促会将继续发挥“铺路石”“呐喊者”与“助跑者”的作用,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硕果”。

  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心脏”。记者从上海电气核电集团了解到,600MW高温气冷堆核岛主设备批量化制造的关键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已具备成套供货能力。

  “从1995年开始研发10MW项目,到现在600MW项目进入商用,我国在高温气冷堆领域实现了‘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技术发展部部长盛旭婷说,高温气冷堆的优势是安全,即使丧失所有冷却能力,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也能保持安全状态,在化工、规模供热等领域有独特优势。

  创新动力来自一段持续近30年的产学研合作。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负责产品设计,上海电气核电集团负责制造技术,双方瞄准高温气冷堆关键核心技术互补长短,互相促进。“我们不以资金为纽带,而是以国家需求为牵引合力攻关。”盛旭婷说。

  这是2023年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两大特等奖之一。另一个特等奖是医工结合的代表性成果——“鸿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微创医疗公司共同打造。此外,先进热冲压技术、航空自润滑关节轴承、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智能磁传感器关键芯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极端流变注塑成型技术等5个项目获得一等奖,另有二等奖8个、三等奖16个、提名奖9个。

  朱英磊介绍,2023年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获奖项目特征明显,代表着上海科促会一以贯之的鼓励方向: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在各自领域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紧贴人民生命健康,努力让生活更美好;基本覆盖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鸿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2022年在国内获批上市,现已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并从聚焦于膝关节升级为髋膝关节一体。作为辅助工具,它不但可以帮医生提高手术精度,也给关节畸形病患带来治疗机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李慧武和记者说,研发“鸿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始于一次特别的讨论。当时,医院成果转化办公室主任许锋牵头,骨科医生、医疗器械工程师、导航技术专家等七八个人围坐在一起,讨论关节手术面临的问题。“我国有超过500万患者接受关节置换手术,但这类手术对精准性要求极高。如果研发出手术机器人,我们大家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手术成功率。”李慧武说。

  从立项到上市,再到迭代,产学研的“基因”贯穿始终。有一段时间,进手术室成为工程师的日常。微创医疗旗下苏州微创畅行机器人公司研发总监邵辉表示,工程师一定要了解医生的工作,知道手术是怎么做的。医生也要懂一些技术,有时候只想技术很简单,但专利可能已被申请了。

  “产学研合作水平如今又有明显提高,产业链协同创新、长期合作效应与拼搏精神更加显著。”朱英磊梳理十余年来的获奖项目发现,一些领军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明显,联合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针对行业共性难题开展协同攻关。

  朱英磊以此次获得一等奖的项目举例介绍,宝钢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公司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5年,模式经历了单一项目、细致划分领域、集群式战略合作三次提级,目前实现了先进热冲压技术国产化,相关零件在五菱汽车上大量应用。

  “早在本世纪初,上海市政协已着手考虑在企业和高校间搭桥梁。”朱英磊说,当时中小微企业对科技的需求强烈,但中间平台供给不强,作为参政议政的平台,上海市政协为全面贯彻落实上海科教兴市战略,于2003年9月正式成立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

  同年,上海科促会推出“联盟计划”和“助推计划”,分别为有科技需求的企业对接科研机构,帮助科研机构找市场转化成果。两个计划一经推出便持续运行了十余年时间,每年服务项目70个左右,投入并撬动的产学研资金总数达到7000多万元。

  随着政府部门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力度加大,社会上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平台雨后春笋般出现。“科促会的历史任务已完成,助推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上海产学研奖在2009年应运而生。”朱英磊说。

  上海产学研奖由上海科促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科协主办,面向上海科技型企业和与之合作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评选一次。朱英磊总结说,产学研合作成功的重点是规划目标明确、责权利明晰、组织机制严谨、运作紧密高效。合作机制是校企产学研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获奖项目探索出的经验可以为业界所借鉴。

  “希望用奖项的影响力和带动性,激励有代表性的产学研项目,弘扬产学研合作的科学理念,宣传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方法,总结产学研合作的成功规律。”朱英磊说,一个奖走过15年,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上海科促会将深耕产学研合作,努力扩大引领和示范效应。(记者董雪袁全王默玲上海报道)

  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创业者李双阳早早来到了办公室。和小组成员们打过招呼,李双阳便与大伙投入了项目讨论。“创业是把成果从书架搬到货架。”

  这里是位于天津市南开区的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坐落在天津市“智力密集度”最高区域之一。核心区周边聚集了包括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众多高校,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等十余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院所。

  2023年年底刚刚完成了天津大学博士毕业答辩的李双阳,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业项目当中去。

  他与团队的创业项目是可视化小口径水凝胶人工血管,这类材料的小口径人工血管,拥有生物相容性好、力学强度合适等众多优点。“希望在五年内构建出一套成熟的生产销售体系。”

  像李双阳一样怀揣梦想走进天开园的年轻人,还有许多。作为天津市最新打造的科创园区,自2023年5月正式开园以来,天开园至今累计新增注册企业1160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科学技术创新型企业。

  “园区的技术合力,打通了创新的‘第一公里’。”天津天开瑞来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子健说。

  作为第二批入驻天开园的企业之一,天开瑞来依托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自主研发了一批农林新药,一举获得多项农业领域发明专利。

  不久前,天开瑞来举办了一场水果分享活动。活动中分享的水果,正是公司与辽宁省一处果园合作种植的实验果品,技术合作也让这份“创新甜蜜”跨越山水,来到了天津。

  天津市科技局副局长方伟介绍,天开园吸纳1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6家海河实验室和377家市级重点实验室,组建天开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与园区企业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天开园产业对接、校企合作、人才教育培训等提供支撑,让园区企业完成“技术借力”。

  天津赛路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团队合作,围绕合力研发纤维素隔膜、纤维素导电添加剂开展技术攻关。首批入驻企业天津永续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天津大学等单位,围绕纳米纤维素材料、果蔬保鲜涂层技术共同筹建2个联合实验室……发挥“创新策源地”功能,天开园为“灵光一闪”提供了发芽的土壤。

  作为科研成果孵化器,天开园致力于打破智力创造与生产制造之间的壁垒。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构建,天开园聚焦了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痛点,致力于将“雏鸟”培育为“凤凰”。

  一个卡车货厢大小的“方格子”,在电机的驱动下,几分钟内就展开成了一间宜居的可移动式房屋。佰鸟纵横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宁和记者说,融资建立的新工厂能在今年2月底正式投产,看到三年多的研发及努力终于能够落地,他的激动溢于言表。

  从对接投资方,到协调生产场地,从企业财务培训,到法律知识补习。“天开园让我们从零开始。”赵宁说。

  类似的孵化不胜枚举。从注册企业,到拿到订单和1100万元股权融资,天津大学副教授王议锋仅用了半年。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李伟团队,拥有用蓖麻油制备生物航空煤油的核心技术,在科技成果转化经纪人的帮助下,在天开园完成了企业注册,并对接工业园区,即将开始建设万吨级示范装置。

  天津市科技局园区综合管理处副处长关勇说,通过实施企业研发专项、建立贷款贴息机制、支持概念验证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原创性技术攻关。“目前,天开园累计兑现专项资金2.36亿元,催生了一批专利技术的诞生。”

  有了“金点子”,装了“钱袋子”,还得给长久发展“搭台子”。走进园区的综合智慧服务中心,从工商注册到专利申请,从法律支持到商业对接,“一站式”的服务让创业者们在一张桌子前,就能解决绝大部分需求。

  大厅的一侧,还放置有各类证件的网上申领及打印专用机器,能轻松实现24小时自助服务。甚至包括驾照等生活证件的相关业务办理,也可以在这里办结。“从细节做起,为科研成果转化搭台铺路。”天津天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杨说。

  开园七个多月来,超千家企业的拔节生长,是园区与创业者们的“双向奔赴”,也是天津新质生产力蒸蒸日上的生动注脚。

  “未来天开园将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创服务生态圈的功能定位,打造创业者的‘乐土’。”天津市科技局局长朱玉兵说。(记者郭方达徐思钰天津报道)

  隆冬时节,在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唐山金亨通车料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工人正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批刚刚下线的自行车支架正被打包即将发往德国。

  由粗放型到精细化,由“制造”到“智造”,再到漂洋过海获得国际市场认可,芦台见证了中国自行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如今,在日本街头,由我们零部件组装的自行车随处可见。”唐山金亨通集团董事长曹洪喜说,然而,当初为进入国际市场,他吃了不少苦头。

  20多年前,曹洪喜创业之初,带着十几名工人和几台陈旧设备,在不足100平方米的车间,陆续破解了资金、市场、技术等难题,终于在中国北方市场站稳脚跟。当他满怀自信进军国际市场时却碰了钉子。第一次到国外寻求合作,当客户听到“中国制造”时,脸上的漠然深深刺痛了曹洪喜,这也让他深刻认识到产品质量的差距。

  “回国后,我们努力打磨产品细节、改进技术,历经数十次改进和洽谈,最终凭借无可挑剔的产品质量,与日本企业签约。”曹洪喜说,自此唐山自行车零部件迅速进入日本市场,目前同种类型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60%。

  “从‘制造’走向‘智造’,是中国谋求高水平发展的必经之路。”芦台经济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李如宝说,为提高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他们鼓励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不断在技改、科研投入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受此激励,当地自行车企业纷纷与国内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协同生产自行车变速器、拨链器、碳纤维支架等关键核心零部件。

  生产线旁,曹洪喜用一根手指挑起一个自行车车架,“这是碳纤维材质,总重才680克,是同种类型的产品钢制材料的五分之一,强度却比钢制产品高10倍。”

  曹洪喜说,当初,他们起步研发碳纤维核心零部件时,曾因成本高、风险大而不被业界看好。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5年成功制造出国内首款碳纤维电助力自行车车架,由此跻身国际自行车行业高端市场。

  此后,唐山金亨通又成功研发了轻量型公路车、碳纤维助力轮椅车等高端产品,产品远销加拿大、荷兰、波兰等多国,并与美国闪电、法国迪卡侬等有名的公司成为长期合作伙伴。

  与金亨通合作多年的德国TUBUS公司首席执行官Christian说,中国自行车企业的产品质量很值得信赖,希望以后合作越来越顺畅。

  为满足终端用户的低碳需求,芦台自行车企业纷纷上马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起了“绿色电站”。曹洪喜说,他们的“电站”日发电量达1.2万度,能满足60%的日常用电。

  集设计、研发、生产于一体的伯纳德(唐山)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落户芦台。该公司CEO张海宁介绍,他们主打原创品牌山地车,目前年出口自行车20万辆以上,涵盖亚洲、欧洲、拉丁美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期,公司看准电助力车在欧美市场的潜力,研发了定速巡航、助力、骑行三款模式。

  眼下,伯纳德公司的新厂房拔地而起,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用。“届时,自行车整车生产能力将扩大10倍,更多‘芦台造’自行车将漂洋过海。”张海宁说。

  通过提高行业准入、搭建科学技术研发平台,芦台自行车产业实现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目前当地已拥有自行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60家,产品涵盖64个系列530多个品种,成为“中国自行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产品直接和间接出口欧美、日韩市场超过80%。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芦台自行车产业集群产值由最初的几亿元升至55亿元。2023年1至10月,芦台自行车整车及零部件直接出口额达9200万元,全年预计出口额1.08亿元。(记者杜一方石家庄报道)

  缩减人员、技术改造、产能闲置……岁末年初,多家光伏企业都在调整自己的步伐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记者从宝钢股份获悉,宝钢股份、山钢股份与山钢日照1月2日举行相关会议,真正开始启动宝钢股份全体系对山钢日照的协同支撑工作。

Copyright © 2017 欧宝直播APP-nba体育ob直播吧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20004762号-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