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专注于自润滑轴承及高性能聚合物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涵盖自润滑轴承、低摩擦副零部件及相关的精密铸件。公司基于摩擦学材料的研发经验,本着环保、降本及舒适的设计理念,积极拓展相关应用技术的延伸,致力于成为高性能摩擦学与聚合物的全球战略伙伴。
公司产品根据材料和生产的基本工艺的不同,分为金属塑料聚合物自润滑卷制轴承、双金属边界润滑卷制轴承、金属基自润滑轴承、铜基边界润滑卷制轴承、非金属自润滑轴承、其他轴承等。
金属塑料聚合物自润滑卷制轴承主要使用在于汽车行业,如铰链、雨刮器、避震器、转向系统、踏板总成、座椅调角器、变速箱、涨紧轮、空调压缩机、油泵、油缸、齿轮泵、空气阀等部位,亦可应用于光伏光热发电设备和如搬运车、堆高机、举升平台车、森林机械等户外物流机械。产品具有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轻量化、环保、免维护、低噪音、长寿命等特点。公司依据客户的应用数据和自身试验数据,与客户共同设计和开发新产品及新型材料。
双金属边界润滑卷制轴承包括摩擦焊带挡边产品和直套产品两大类,其中摩擦焊带挡边产品主要用于工程机械行业,直套产品主要用于汽车行业。
摩擦焊带挡边产品主要用于需要在复杂路面环境下作业的履带式重型设备的底盘行走部件,如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旋挖钻机等的支重轮、拖带轮与引导轮。此外,摩擦焊带挡边产品也被大量应用于液压油缸、液压泵。
直套产品主要运用于汽车行业,如车辆底盘系统、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和大排量汽油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发动机周边辅助系统等。
金属基自润滑轴承由于具有耐冲击、高负载、耐磨损以及免维护等特性,已被应用于核电行业,公司产品包括蒸汽发生器、稳压器支撑用自润滑球铰、滑板等,亦被广泛用于工程机械、港口机械、塑料机械、水库设施、检修门以及油缸等行业。
此类产品主要应用领域涵盖挖掘机底盘行走系统、工作装置、液压驱动等。主要应用部位包括支重轮、拖链轮、动臂、铲斗、油缸导向套、配流盘、轴瓦、轴套、行星齿轮组件等。产品具有清洁、环保,低维护成本、自润滑、长寿命等特点。
非金属自润滑轴承主要应用领域涵盖食品机械、制药机械、包装机械等对环保和清洁度要求严格的行业,包括工程塑料改性和缠绕式复合材料等。
此类产品主要应用领域涵盖流体润滑行业、交通运输、农业机械、产业机械等。主要应用场景包括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插秧机、轨道交通、港口机械、冲压机械、塑胶机械、柱塞泵等。
公司和主要原料供应商签订技术协议(约定产品规则、技术要求、技术争议判定等)、质量协议(约定产品质量检测程序、质量责任、质量问题的处理等)和订货协议(约定定价方式、交货方式、结算方式等)等框架性协议,具体数量则由公司根据生产计划向供应商下采购订单。由于钢卷(板)、铜卷(板)、铜粉生产需求量比较大、消耗较稳定,公司一般根据上一季度日均用量情况、供应商供货周期以及供应商要求的最低采购量确定安全库存,当原材料低于安全库存时,发出采购订单。坯料等与产品针对性较强的原材料则按照每个客户订单采购。其中铜坯料采用意向式采购,由供应商备货,即公司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要求供应商安排组织生产。公司依据自身生产安排向供应商发出送货通知,供应商根据送货通知安排送货并要求结算货款。高分子材料根据生产情况采购。
公司的生产模式可分为:订单式生产和预估式生产,以订单式生产为主,预估式生产为辅。订单式生产根据销售订单组织生产,预估式生产按照每个客户的书面采购计划,下达预估单,滚动组织生产,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
公司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经销均为买断式销售。国内市场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国外市场直销、经销并重。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轴承工业整体保持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水平。
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机械通用零部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全国轴承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等政策文件,大力鼓励发展轴承行业,积极推动我国轴承行业的快速发展。在轴承行业产业链向中国转移、专业化分工进一步体现的趋势下,未来国内轴承企业竞争力有望在国际市场中显著提升。公司作为轴承行业发展较快的子行业之一自润滑轴承行业的优势企业,也将迎来业务的快速扩张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一系列重要举措的贯彻落实,将为“十四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从市场需求分析,《纲要》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任务、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将继续提升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发展布局、城市乡村建设和民生保障工程等,都需要工程机械厂商的参与,这也是未来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巨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工程机械存量更新和新增需求并重;近年来,工程机械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法应用不断取得新成果,有力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大幅度提高了市场应用能力;工程机械应用领域需求不断升级,机器换人方兴未艾,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轻量化赋能工程机械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工程机械市场仍处于上升期,“十四五”期间必将高质量发展。
2023年开年以来,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下,国内基建、地产回暖的预期在增强,虽然市场整体依旧处于下行区间,但在各类因素的拉动下,工程机械市场依旧韧性十足。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装载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3年6月销售各类挖掘机15,766台,同比下降24.10%,其中国内6,098台,同比下降44.70%;出口9,668台,同比下降0.68%。2023年6月销售各类装载机8,556台,同比下降25.30%。其中国内市场销量4,321台,同比下降42.90%;出口销量4,235台,同比增长8.98%。2023年1-6月,共销售挖掘机108,818台,同比下降24.00%;其中国内51,031台,同比下降44%;出口57,787台,同比增长11.20%。2023年1-6月,共销售各类装载机56,598台,同比下降13.30%。其中国内市场销量29,913台,同比下降32.10%;
我国经济运行保持恢复态势,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依然稳固。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行业走出了一季度的市场过渡期,二季度形势明显好转,整体来看上半年行业保持稳健发展,国内市场持续恢复,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
我国汽车市场在经历过一季度促销政策切换和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后,在中央和地方促消费政策、轻型车国六实施公告发布、多地汽车营销活动、企业新车型大量上市的共同拉动下,叠加车企半年度节点冲量和4、5月同期基数相对偏低,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上半年累计实现较高增长。
展望下半年,宏观经济的温和回暖逐渐向汽车市场传导,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的良好表现有效拉动了市场增长,且伴随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汽车市场消费潜力将被进一步释放,有助于推动行业全年实现稳定增长。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一些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消费需求依然不足,行业运行仍面临较大压力,企业经营仍有诸多挑战,需要保持政策的稳定与可预期,助力行业平稳运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24.80万辆和1323.9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0%和9.80%,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28.10万辆和1126.8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0%和8.80%,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96.70万辆和197.1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90%和15.80%,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80万辆和374.7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0%和44.10%。
从轴承行业整体来看,全球市场规模已超千亿美元。据统计,2021年全球轴承市场规模约1200亿美元,2016-2021年CAGR为4.40%。从我国轴承行业整体来看,自2006年以来我国轴承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中国轴承市场规模为2,278亿元,同比增长8.00%。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销售收入来看,我国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轴承生产大国。
滑动轴承快速发展,全球市场规模已逾140亿美元。目前,全球滑动轴承市场规模在整个轴承产业中的占比约为11.90%。随着能源、交通运输、冶金、化工等下业的发展,大量机械装备朝着大型、重载、高速的方向发展,对滑动轴承的需求不断上升,不断推动着滑动轴承工业的飞速发展。据统计,2020年全球滑动轴承市场规模约为141亿美元,2016-2020年全球滑动轴承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为12.80%。从我国市场来看,2020年,中国滑动轴承行业市场规模为137.20亿元,同比增长12.40%,年均复合增长速度为13.20%,全球及我国滑动轴承增速均快于轴承行业整体增速。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达到240.40亿元。从渗透率看,我国滑动轴承的渗透率较全球仍有较大差异,2020年全球滑动轴承渗透率约为12.00%,而我国滑动轴承渗透率仅为7.00%。
从进出口贸易来看,近年来我国滑动轴承出口数量持续减少,2021年进出口数量大幅上升。据中国海关数据,2021年我国滑动轴承进口数量为23.76亿个,进口金额为4.88亿元;出口数量为37.78亿个,出口金额为7.83亿元。我国中高端自润滑轴承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出口国外,具备了和国际同行业者竞争的能力,但自润滑轴承高端市场对于进口产品仍有较大的依赖。具体来看,在进口数量地区分布上,中国台湾、德国及意大利是我国主要滑动轴承进口地区,但是在进口金额地区分布上,德国、日本和美国占比较高。
高端装备推动滑动轴承行业稳定增长,可靠性是滑动轴承发展必然趋势。目前,滑动轴承因其使用对象的不同,存在多种产品品种和产品规格。轴承是制造业的基础,国内高端轴承市场潜力巨大,为公司提供未来的发展机遇。
自润滑轴承行业的经营状况受到宏观经济环境、上游原材料、下游汽车、工程机械行业以及人力资源成本、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关产业政策的调整会影响自润滑轴承行业的景气度。目前,我国轴承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专业化分工的区域布局,其中浙江省已成为中小型通用轴承的生产大省,而浙江省嘉善地区的自润滑轴承产业集群效应十分显著。由于自润滑轴承为机械的基础零部件,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因此其生产和销售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
目前我国的自润滑轴承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吉林、辽宁、北京等地,其中浙江嘉善是我国最主要的生产基地,该区域的自润滑轴承产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70%以上。根据各公司已披露年报数据显示,2017-2021年公司在嘉善县规模以上轴承工业企业中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两项指标均名列第一。在行业地位方面,2008年全国滑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润滑轴承分技术委员会落户嘉善,公司为委员会首届秘书处单位,在业内的地位突出。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自润滑材料及轴承的研发和在新领域的推广与应用。2002年,公司经批准建立嘉善县滑动轴承材料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08年,公司自润滑轴承材料研发中心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011年,公司被省经信委认定为省企业技术中心;2015年,浙江长盛滑动轴承技术研究院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省级研究院。
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和浙江省创新型示范企业。公司分别于2007年、2012年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于2008年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11年、2014年、2017年通过复审,2020年再次通过认定。
通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公司形成材料配方制备工艺、金属基材料表面复合技术、自动化卷带材料生产线及后道自动成型加工装备及工艺技术、自润滑轴承材料试验检测技术等十多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有效授权专利89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6项、国内发明专利25项、发表论文3篇;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体系,拥有7项国内商标、2项国际商标(马德里和土耳其),拥有品字标产品5项,在国内外自润滑轴承行业均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公司的CSB-22CM汽车转向轴瓦用自润滑轴承、MJF-800双金属摩擦焊带挡边轴套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CSB-650HN蒸汽发生器支撑用自润滑球铰、CSB-50YD汽车座椅电机专用轴承、CSB-FM系列金属冲压网基聚四氟乙烯软带、CSB-J20汽车空压机专用轴承、CSB-200Q高性能边界润滑钢套、CSB-650HD稳压器支撑拉杆用自润滑向心关节轴承等80项被认定为省级工业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或通过省级验收。公司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共同研发的“蒸汽发生器支撑使用的球铰”列为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与湖南大学合作《多孔质静压气体轴承研制及实验台搭建》项目突破高端气体静压轴承的多孔质材料的制备瓶颈。参与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速精密滑动轴承产业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师范和风电机组用滑动轴承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主持1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军用飞机自润滑轴承用耐高温低摩擦PTFE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主持1项新疆省重点研发计划“风电机组滑动轴承新型轴瓦材料开发与制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部件供应链关系的特点是准入门槛高、认证时间长、稳定性强,一旦成为整车或整机制造商的合格供应商,实现批量供货,双方就会形成较为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客户资源不易流失。公司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在客户资源方面,公司已经进入卡特彼勒、利勃海尔、普茨迈斯特、沃尔沃、杰西博、日立建机、小松、神钢、现代、塔塔汽车等知名主机厂的全球供应体系,并与美驰、博世、克诺尔、佛吉亚、伯尔克、韩国HK、韩国万都、卡拉罗、三菱技术等国内外知名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部件生产商及三一集团、振华重工600320)(SH600320)、海天精工601882)(SH601882)、一汽东机工、恒立液压601100)(SH601100)、豪迈科技002595)(SZ002595)等国内上市公司或业内优势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先后被客户授予“卡特彼勒授予卓越供应商”、“德国科诺尔授予优秀项目管理奖”、“天纳克授予减震系统杰出贡献奖”、“日立建机授予质量管理体系A级认定”、“京西重工授予年度优秀供应商称号”等荣誉。
公司客户分布覆盖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韩国、日本、印度、北美等国家和地区,分散化的区域分布降低了某一地区汽车及工程机械市场波动导致的经营风险,使公司在未来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地位。
长盛轴承自设立起就致力于为全球主机厂商配套为发展目标。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开发实践,公司的自润滑轴承产品已达到全球主流汽车及工程机械制造商及其配套厂家的技术指标,具备了为国内外主机厂进行同步开发的能力。公司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主机厂或配套厂商进行互访,捕捉各大主机厂产品与技术发展潮流,对行业关键、共性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先期研发,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以便在客户的新项目、新平台推出之时可以迅速匹配客户需求。
在工程机械应用领域,公司一直以来与卡特彼勒、杰西博、沃尔沃等进行直接对接或通过其一级供应商参与各机型的优化及新机型的设计,并在公司进行专机试验。如:公司与卡特彼勒在意大利的底盘部件工厂共同开发了基于特殊成型工艺的双金属轴套,能一步到位加工出符合客户实际需要的产品,省去了装配后还需再次进行精加工的工序,减化了客户的生产流程。2019年以来,公司与三一集团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公司参与其底盘部件工厂自润滑轴承部件的设计和试验。
在新材料应用方面,发行人与国内知名港口机械生产商成功开发了以钢浇铜为基材的金属基自润滑轴承,替代了该客户使用的全铜产品,不但节省大量材料成本,而且在性能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汽车零部件行业,长盛轴承作为汽车主机厂商的二或三级配套供应商,已得到全球用户的认可。在汽车座椅系统、汽车门、引擎盖、后背箱绞链、变速箱、汽车减震器系统、发动机周边配套系统等领域,公司依据客户的应用数据和自身试验数据,与客户共同设计和开发新产品及新型材料,把公司自润滑轴承产品推广到包括宝马,沃尔沃,捷豹,特斯拉,奥迪,大众等各车型中。在汽车制动系统、空调压缩机等应用领域,发行人充分发挥在自润滑材料方面的研发设计优势,与克诺尔、美驰、华域等知名企业共同对自润滑新材料方面的应用和试验进行研发合作。
公司目前是浙江省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内燃机协会轴瓦分会理事单位、橡胶模具及制造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全国滑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润滑轴承分技术委员首届秘书处单位,是行业标准的主要制定者之一,主持或参与制定的滑动轴承国家标准有37项已发布,浙江制造团体标准5项。公司在标准制定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使公司在技术标准、产品标准上更有线)产品技术优势
公司产品的优势,一是建立了行业内较全面的产品体系,产品涉及上万种规格,能基本满足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二是产品质量优越,批量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寿命等综合性能获得市场广泛认可;三是公司着力于为客户创造价值,能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整套的材料研发和产品设计方案。
公司拥有成熟的自润滑轴承生产工艺技术。公司的CSB-850S钢基镍合金自润滑轴承、MJF-800双金属摩擦焊带挡边轴套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CSB-650T高分子涂层特大型浮吊专用轴承、CSB-650HN蒸汽发生器支撑用自润滑球铰、CSB-50CW超微内径汽车电磁阀衬套、CSB-50K5涡旋压缩机专用自润滑轴承、CSB-RPM汽车转向器支撑套、CSB-250HN反应堆压力容器支座用自润滑板等被认定为省级工业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或通过省级验收。目前,公司无铅自润滑轴承、钢基铜合金镶嵌固体润滑轴承、钢基镍合金自润滑滑板、双金属摩擦焊带挡边轴套、集装箱港口吊机专用自润滑轴承、压缩机自润滑斜盘、高性能铜基粉末冶金含油自润滑轴承、缠绕式自润滑轴承等核心技术和其产品已形成了初步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和产业化能力,成为我国自润滑轴承行业引领材料研发的知名企业。
公司拥有17套从德国引进的全自动轴承成型设备,并通过引进、消化、创新,成功开发了自润滑材料烧结线和双金属边界润滑卷制轴承成型生产线和多台其他设备,其中包括湿氟烧结流水线条,双金属烧结流水线条,目前已全部投入生产运行,为公司产品的高效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供了设备保障。
公司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电子背散射衍射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X荧光光谱仪、直读光谱仪、三坐标测量仪、超景深三维显微镜、白光干涉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同步热分析仪等进口的先进检测、分析设备,并经过多年的研发和积累,开发了包括PV试验机、摇摆试验机、往复试验机、高低温试验机等自润滑材料摩擦磨损试验机,能模拟客户要求的不同机械工况条件检测材料和产品的性能,为公司研发提供了硬件支持。
通过多年经营,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体系,拥有7项国内商标、1项马德里协定注册国际商标、1项土耳其商标,在国内外自润滑轴承行业均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长盛(轴承)”企业商号被认定为浙江省知名商号,“CSB(长盛)牌滑动轴承”被认定为浙江省名牌产品,长盛和CSB商标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CSB被浙江省商务厅认定为浙江出口名牌,产品销往中国、欧洲、日韩、北美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下游客户对本公司品牌的可靠性和信誉度已形成一定共识,公司品牌的良好口碑已赢得新老客户的广泛认同,成为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优势。
公司主导参与“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制定并已发布:T/ZZB0713-2018改性聚四氟乙烯—烧结铜合金—钢背复合自润滑轴承;T/ZZB0698-2018自动扶梯用自润滑滑动回转链;T/ZZB0730-2018工程机械用烧结双金属轴承;T/ZZB1021-2019乘用车导电型二层符合自润滑衬套;T/ZZB1200-2019钢基铜合金镶嵌固体润滑轴承。
本公司董事长孙志华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自润滑轴承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对行业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市场把握能力,企业战略规划和管理经验丰富。公司的管理团队成员均是技术、研发、营销、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资深专业人士,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磨合,该团队已凝聚成为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配置合理、市场运作经验丰富、精诚合作的实战型管理团队。
公司十分注重精细化管理,在项目建设、原料采购、生产、销售、产品研发和成本管理等各业务环节制定了完善的制度措施,并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执行。公司目前已通过ISO9001、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3001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GB/T29490-201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书、GB/T22080-2016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通过管理团队的协作和管理制度的建设,保证了公司各经营环节的顺畅运作,使公司在应对市场变化上具有极强的分析能力、应对能力和决策执行能力,逐步形成了适合自身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文化。公司曾先后获得浙江省纳税信用AAA级企业、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嘉善县工业企业纳税大户以及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共111人,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高级职称2人,硕士9人,大学本科70余人,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备及自动化、粉末冶金、高分子材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电气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量与测试技术等专业领域。
公司专业从事自润滑轴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港口机械、塑料机械、农业机械等行业。由于前述下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特征,使得公司所处的自润滑轴承行业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波动。一般来说,当宏观经济快速增长时,市场对汽车、工程机械、港口机械、塑料机械、农业机械的需求量也快速提升,从而促进自润滑轴承细分行业健康、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反之,当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时,自润滑轴承细分行业的增速也将随之放缓,甚至出现下滑的情形。因此,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公司存在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充分利用自身现有的技术、人才等优势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市场占有率。通过参与客户的产品合作与研发,一方面加大新客户、新行业的拓展力度,另外方面通过产品线的延伸增加客户的采购份额,增强客户对公司的认可度和信任感。
公司外销境外客户主要集中在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瑞典、韩国、土耳其、印度、美国等地。报告期内,虽然国外并无针对我国自润滑轴承产品的贸易限制措施,但公司产品属于中美贸易战加税清单产品,而且随着我国自润滑轴承行业总体实力增强,出口额不断攀升,国外企业可能会针对我国自润滑轴承行业提出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进而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局势的变化,提前布局,增加业务覆盖范围,利用欧洲原有市场的基础及较好的双边关系继续扩大市场影响力。
公司生产自润滑轴承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铜材、钢材、高分子材料,其中铜材价格所占比重较高。铜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料,其价格走势受宏观经济、铜期货市场、供求关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较大幅度的波动。公司铜材采购价格一般参考上海有色网电解铜现货价格确定。因此,铜价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产品的毛利率以及经营业绩的稳定性。如果公司不能通过开发新产品、合理定价等方式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力、提高对下业的议价能力,将降低公司应对包括铜材在内的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增加、综合毛利率下降风险的能力。应对措施:采取和客户及供应商的联动调节机制应对原材料的波动,不断深化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生产效益,以减少原材料波动对影响公司整体效益,同时开发低成本替代新材料降低原材料高敏感度产品的份额。
公司出口业务主要以欧元、美元进行计价、结算,而原材料采购在境内均以人民币结算。若人民币对欧元或美元汇率大幅度波动,而公司未能采取及时调整产品售价与汇率波动的联动机制、缩短结售汇周期、降低外汇结算收入的比重等有效应对措施,将使公司继续面临汇率波动风险。
应对措施:采取和客户联动调节机制应对汇率的波动,以减少汇率波动对公司整体收益影响。
公司所处行业具有创新、高科技等特点,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较大。技术人才储备是行业具备活力、公司具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也刺激了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包括对优秀技术人才及优秀管理人员的需求。因此,公司能否引进核心技术人才及优秀管理人员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若公司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不足且未能得到完善解决,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产品研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
应对措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公司每年积极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培训,将相关人才充实的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