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3-10-30 作者: 新闻中心
2022年,在俄乌战争、大国博弈、地理政治学冲突等叠加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脆弱性上升,国际商贸不畅,大宗商品的价值高位运行,世界经济复苏遭受重创;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房地产市场遇冷,投资拉动力减弱,国内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加大;此外,能耗双控限电限产对机械制造业平稳运行带来不利影响,终端客户限量压价、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人工成本持续攀升等负面因素进一步挤压制造业利润空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坚持以创新为驱动,聚焦主责主业,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推动产能升级扩张,调整优化结构布局;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内部挖潜等举措,大力拓展新产品、新市场、新客户,在航空航天等高端市场及国内战略性新兴领域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提升产品溢价力及盈利水平;通过补链、强链,挤占跨国公司主机配套份额,保存量订单,抢增量市场,集团全年出口收入34,925万元,同比增长10.67%;深入挖掘成本效益,围绕价值创造过程,系统分析成本构成要素,重点从产品开发设计、工艺技术改进、生产组织、资源配置、物资采购、闲置资产盘活等环节寻找降本增效机会,提升增值空间。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扣非后净利润双双实现逆势增长,产品经营绩效达历史最好水平,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国机械工业500强、全国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福建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2022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00强等荣誉,入选福建省国资系统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
公司主营业务关节轴承、圆锥滚子轴承、齿轮/变速箱隶属机械零部件制造业,行业周期性强,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经济形势、特别是投资增速对行业发展影响巨大。
报告期,全球经济复苏放缓,俄乌战争叠加供应链危机、能源危机等不利因素,推高全球滞胀风险,加之受大国博弈、单边保护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秩序受阻,国际市场需求逐步下滑;期间,公司发挥品牌、渠道及性价比优势,挖掘海外产业链供应断链、掉链机遇,抢占主机配套市场份额,出口收入实现逆势增长,但综合公司全年出口情况,总体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国内传统市场方面,尽管国家出台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大量的资金投放及房地产调控政策放松对稳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社会投资意愿减弱,增发货币难以进入实体循环,整体预期转弱,地产行业未见反转,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叠加能源价格飙升、行业市场需求饱和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游重点配套市场重卡、工程机械需求大幅下滑,其中重卡销量腰斩,传统配套行业进入“至暗时刻”。国内战略性新兴配套领域方面,近年来大国博弈加剧,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升级,为了应对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围堵对我国国防建设和高科技领域发展的威胁,国家陆续出台相关产业政策,鼓励国内制造业通过产品技术创新,强化自主研发,推进进口替代步伐,国内航空航天、钢结构建筑、新能源等高端主机及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国产化配套持续加速,轴承作为机械关键基础件在本轮国产化突围战中获得成长良机,其中创新能力强、比较优势突出的行业龙头企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公司业务主要为关节轴承、圆锥滚子轴承、齿轮/变速箱、电脑针织机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通过控股子公司开展供应链服务与生产物资贸易。报告期,集团营业收入一半以上来源于母公司经营业务,利润则主要来自母公司关节轴承业务的贡献。关节轴承是母公司的核心业务,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工程机械、载重汽车、冶金矿山、水利工程等传统配套市场及国内航空航天、建筑路桥、新能源等高端市场和国家战略性新兴领域,并大量出口欧美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子公司永轴公司生产经营圆锥滚子轴承,产品主要配套于国内商用车辆、工程机械,部分出口亚太和欧美等海外市场;子公司三齿公司生产经营齿轮变速箱,下游配套行业为国内工程机械;子公司龙冠公司、孙公司永裕德公司借助集团和自身供应链、销售渠道及其资源优势,专业从事钢材等供应链服务及生产物资贸易业务。目前公司高端轴套、免维护十字轴、粉末冶金机械件等其他机械零部件业务板块经营规模仍然较小,对集团经营业绩的贡献有限。
公司关节轴承、圆锥滚子轴承、齿轮/变速箱产业链完整,生产工序主要包括:钢材-锻造-车加工-热处理-磨加工-表面处理(关节轴承)-装配-产成品。产品以自制为主,外协、外购分工协作为辅;生产组织多数采用“以单定产和预测排产”相结合的方式;国内市场采用直销模式,出口市场以直销为主,委托第三方间接出口为辅。
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母公司关节轴承业务方面。作为国内最大的关节轴承供应商和最大出口商,公司关节轴承品种齐全,制造链完整,拥有向心、角接触、推力、杆端、球头杆端和带座带锁口等六大类型、60个系列、10,000多个品种的关节轴承产品,拥有独具特色的柔性精益制造体系,具备同时组织生产1500以上品种的关节轴承的能力,可适应多品种小批量及大规模批量订单的生产。
公司是关节轴承国家行业标准主起草单位,是国家滚动轴承标准化委员会关节轴承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承担关节轴承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现有关节轴承国家标准共10项,公司参与制修订6项(其中主持制修订5项);现有行业标准共6项全部由公司主持制修订。作为国内关节轴承行业龙头企业,公司代表中国参加关节轴承国际标准制订,提出关节轴承静载荷、动载荷及寿命两项提案并获得通过,提升行业国际话语权。
公司研发体系完善,拥有全国唯一的关节轴承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获批“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研发能力突出,拥有经验丰富的关节轴承设计、制造、工艺装备等方面的专家,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省级重大技术专项,年开发新产品300种以上,“关节轴承产品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高端自润滑关节轴承研发及产业化”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技术成果分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关节轴承检测与实验中心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CNAS)的ISO/IEC17025认可,检测试验设备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出具的检测报告具有权威性;公司既能研制AS和EN标准航空关节轴承,又能研制各类非标航空关节轴承,通过关节轴承领域最权威实验机构——美国海军航空司令部(NAVAIR)实验室最严格的A标轴承认证,是国内唯一通过认证的企业,所研制的8类6000余种规格航空关节轴承被列入美国政府采购合格产品目录(QPL-AS81820)。截止2022年,公司拥有授权专利129项,其中发明专利48项(含2项国防发明)。
公司关节轴承产品质量稳定,性价比优势突出,产品远销欧美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各行业重点龙头客户的普遍认可,建立了稳定、忠诚的客户群。产品遍布国内知名工程机械、载重汽车主机市场及航空航天等战略性应用领域,承担航空关节轴承共性技术研究及多项国内航天航空关节轴承国产化研制任务,配套C919、AG600、MA700、神舟、天宫、昆仑号、天眼、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谐号、复兴号等国家重点科研及工程项目;成功进入卡特彼勒、林德公司、沃尔沃等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体系。
截止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356,940.69万元,同比增长3.4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223,218.33万元,同比下降2.39%;集团营业收入171,942.33万元,同比增长19.81%,利润总额-3,899.21万元,同比下降111.7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99.00万元,同比下降102.01%(若剔除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综合考虑公司本部资产收储补偿对2021年度公司利润的影响同口径计算,报告期集团利润总额为12,855.98万元,同比增长6.7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3,641.78万元,同比增长15.06%)。
我国是轴承制造大国,产业链完整,比较优势突出,但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大而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我国轴承行业有五大集聚区,分别为瓦房店轴承产业集聚区(主要为大型和特大型轴承)、聊城轴承产业集聚区(主要为轴承保持架、钢球和通用轴承)、苏锡常轴承产业集聚区(主要为小型和中型轴承)、洛阳轴承产业集聚区(主要为中型、大型和特大型轴承)、浙东轴承产业集聚区(主要为中小型轴承、微型轴承及轴承配件)。经过多年的行业洗牌,不少国有轴承企业因管理、成本等原因退出市场竞争,取而代之的是以江浙地区为代表的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其产能销量占据了国内轴承行业的半壁江山。其中,小型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受人才缺乏、技术储备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规模较小、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不高,主要依靠人力成本优势参与国内中低端市场竞争,产品主要应用于后端维修市场,并为大型企业提供外协外购服务,行业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严重;国内其他大型国有、民营轴承企业具备产品、技术、品牌差异化优势,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占据国内传统主机配套市场等中低端产业链,并依靠性价比优势出口海外市场;第三类轴承企业主要包括SKF、INNA等世界轴承巨头,依靠产品质量、技术、品牌优势及RCEP政策红利在区域内重新布局,目前仍然大比例占据全球高端产业链的市场份额。国产化替代市场需求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利润丰厚,但产品质量要求严苛,行业门槛高,研发投入大,开发周期长,效益释放迟缓,高端主机国产化替代疑是行业未来增长的良机,但市场进入难度极大。
公司主营产品轴承、齿轮/变速箱作为机械装备的关键基础件,直接影响主机质量、性能及可靠性,被誉为装备制造的“心脏”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航空航天等传统配套市场及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机械零部件制造业周期性较为明显,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形势、行业景气度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投资增速高度关联。同时,机械零部件制造为重资产行业,技术与劳动密集兼备,企业盈利水平与经营规模、生产要素价格、技术能力及行业地位等密切相关。近年来,钢材、石油等原材料及能源价格维持高位运行,人工成本成本持续快速上涨,制造业边际利润下降,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1)中国轴承制造业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全国轴承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轴承制造业目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37亿~2583亿元,年均递增3%~6%,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500亿元。尽管过程可能比较波折,但行业仍然处于较快的增长期,足以支撑行业的复苏和发展。
(2)国内传统配套行业有望逐步回暖。在国家“增信心、稳经济、促发展”政策的呵护下,随着政策刺激效应的逐步释放,政府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政策性银行新增贷款投放增加等利好因素可能带动国内经济重返较快的增长轨道,重卡、工程机械等传统配套行业景气度有望逐步回暖,预计今年行业将进入复苏并实现合理的增长。
(3)国际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放缓,俄乌战争叠加供应链危机、能源危机等坏因,推高全球经济滞胀风险,加之受中美贸易冲突、地缘政治博弈、供应链外移等负面的影响,2022年第四季度起市场经济收缩风险日益明显,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大幅放缓,出口形势极其不明朗。
(4)全球中高端产业链需求增长。轴承作为制造业的基础产业,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围堵,当务之急是突破受制于人,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国内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建筑路桥等战略性新兴应用领域自主配套及跨国公司全球采购市场等中高端产业链加速转移,为行业发展提供空间、创造条件,国内制造型企业必将受益于进口替代,其中创新能力强、比较优势突出的行业龙头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公司“十四五”期间总体发展战略:立足“一基多元、两大转变、三个路径、四大目标”的“一二三四”核心战略,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机械零部件智造企业。
一基多元:围绕巩固和发展关节轴承核心业务,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四链合一”为准则拓展相关多元化业务;“一基”指核心业务立足高端,“多元”指相关多元化业务协同发展。
两大转变:围绕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张,实现从产品经营为主向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并重的转变、从业务引导型向党建引领型转变。
三个路径:围绕人才驱动、模式创新、兼并重组三个路径,推动公司高质快速发展。
四大目标:至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一倍、利润总额增长一倍、市值大幅度提升。关节轴承技术全球领先、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前三;滚动轴承技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茅。
综合国内外经济形势、行业环境及企业实际情况2023年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19.6亿元,利润总额1.65亿元(剔除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影响)。如果行业经营环境出现重大变化,在半年度报告时将根据形势变化对年度经营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
上述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能否实现受公司存量业务市场回升状况、新业务产品、市场开发成效以及投资收益目标的实现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敬请投资者特别注意潜在的风险。
1、国内市场需求低于预期的风险。当前,国内宏观经济仍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居民超前消费习惯改变,社会投资意愿不强,政策刺激效应有待观察,国内经济复苏任重道远,行业增长预期较强,但市场需求增速与增幅存在较大的变数。
对策:(1)密切跟踪国内经济走势及行业需求变化,掌握行业发展动向与竞争态势,深耕细作主机市场,巩固存量市场占有率,抢占增量市场订单。(2)坚持创新驱动,围绕产业政策,大力拓展航空航天、钢结构建筑、新能源等高端市场和新兴应用领域,增强抗周期能力。(3)瞄准“三新”市场,构建跨职能项目攻关小组,突破工艺技术瓶颈,建立质量成本优势,推进项目产业化、批量化落地。(4)补链、强链,多措并举开拓跨国公司全球市场,拓展全球中高端产业链。
2、客户压价及成本费用上升致使盈利不及预期的风险。近年来,主机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压低采购价格,转移竞争压力成为常态化手段,同时钢材、石化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加之社会用工成本持续上涨,进一步推升制造业成本,挤压企业利润空间。
对策:(1)立足全产业链,围绕价值创造过程,开源与节流并重,技术与管理并举,精准实施“降本增效”,挖掘成本效益,提高增值空间。(2)增强生产组织弹性,以产品自制为主,科学分类,整合优化内外部供应链,构建外协外购体系,降低生产制造成本。(3)加速产品升级步伐,提升高端市场开发成效,转换发展动能,增强产品溢价力,提高盈利水平。(4)发挥协同效应,实施大宗物资集团化采购,提高议价能力。
3、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母公司核心业务关节轴承出口收入占比近50%,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公司产品出口竞争力及盈利水平影响巨大。
对策:公司将继续跟踪和研究汇率政策,通过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影响。(1)公司产品出口历史悠远长久,汇兑风险控制意识较强,与国内外经销商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这种机制在历次汇率波动中均得到很好的遵循,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目标。(2)强化外币管理,缩短汇兑周期,控制汇率波动的影响。(3)必要时适度运用远期结汇等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龙溪股份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